《内经》曰∶谷气通于脾。 则夫腹痛而兼呕者,又非建中所宜矣。
纳蜜、姜汁,微火熬,令姜汁尽,惟有蜜斤两在则止。盖以水停心下,不早治之,浸于肺则为喘为咳,传于胃则为哕为噎,溢于皮肤则为肿,渍于肠间则为利下故也。
徽宗幸其阁,见之以为虑,驰遣呼李。此证因过汗耗损阴气,血少不能营养筋骨,故痛;阳虚故脉迟;汗后故脉弱;用黄、甘草之甘以补中气,芍药之酸以收阴气,桂枝辛热,外以益卫而实表,内以和荣而补虚,使中气创建,则能生育治风虚,头重眩苦极,食不知味,用此暖肌补中,益精气。
入姜汁、竹沥服。 饮入胃中,听胃气之升者,带柴胡出表;胃气之降者,带黄芩入里;一和而表里之邪尽服,未尽者加工治之,不相捍格矣。